知ing

政治经济学

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质彬彬反制实体 上传

查看本书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解释下列概念: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政府代表国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② 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

2 资本全球化(重点!)

   ① 指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一体化过程。

   ② 资本全球化包括资本的货币形态 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大体经过了哪些阶段?在各个阶段上有哪些特征?(有那么点可能考)

答:

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大体经过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2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具有以下特征:

  ① 实现了资本在不同地区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使资本家可以通过高效率的经营来争夺市场。

  ② 实现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使资本家可以更有效的剥削工人,降低劳动成本。

  ③ 实现了商品在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建立了统一的市场,使资本家可以更好的实现剩余价值。

  ④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都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发波动,并通过这种价格波动自发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使资本主义经济更有效的运行。

3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书上没有,老师也没有提到,真要那么衰考到了就自己乱写点吧。)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① 政府代表国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② 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

 

现代资本主义具有哪些新特点?(很可能单考其中某一方面!)

答:

1 资本社会化:

  ① 从19世纪末开始,股份公司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股份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⑴ 法人持股率上升,个人持股率下降。

     ⑵ 职工股份制的实行和股权进一步分散化。

     ⑶ 股份经济国际化。

  ② 与单个资本相比,股份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份公司的普遍化,使得以单个资本为基础的古典资本主义开始转化为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资本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

  ③ 概括起来,资本的社会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⑴ 资本积累方式的社会化。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本,通过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发展为大资本,克服了单个资本主要依靠内部积聚的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局限性。

     ⑵ 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资本的所有权被分解为了股权与法人财产权二重形态。私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的支配地位下降,而主要体现为了一种收益权。与股东的最终所有权相区别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日益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资本所有权的个人性质,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化性质。

     ⑶ 资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化。股份资本与单个资本相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适应生产社会化或集中化的要求,推动劳动过程中分工协作的发展和科技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⑷ 资本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在股份公司中,资本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了,资本的管理职能从资本的私人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普通的职业化经理人手中,资本的管理职能日益社会化。

① 资本社会化的发展,使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调整和发展。

2 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① 二战后,国家干预成了被广泛接受的经济政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财政预算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由此对生产资源的使用 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②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规模越来越大。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使其有足够的财力对社会收入实行再分配,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③ 财政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公共部门的扩大,尤其是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3 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① 资本国际化和全球化成为了现代世界体系的重要特征:

     ⑴ 在新科技革命,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日益向行业内部专业化发展。

     ⑵ 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巨大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

     ⑶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资本国际化的结果,也是促进资本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 在资本运动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资本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使资本在全球的跨国流动更为便捷,因而形成了巨大的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民间资金的巨额和快速流动,使得汇率波动加剧,这不但影响各国中央银行管理汇率的能力,削弱各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若大量外资涌入虚拟经济领域,就很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再加上各国经济彼此间互动关系已更为密切,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引起金融事件,很容易波及其他地区,甚至殃及全球金融市场。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

解释下列概念:

1 劳动力商品

   ① 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商品买卖的劳动力。

   ②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 剩余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3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式:

   ① 物化劳动表示法。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比可变资本。它表示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② 活劳动表示法。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劳动时间比必要劳动时间。它表示在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无偿的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4 不变资本

   ①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

5 可变资本

   ①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6 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7 资本原始积累

 

8 雇佣劳动制度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

货币转化为资本就是要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或者说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方法?

答:

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其中提高劳动强度实际上等于变相延长了工作日。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除此之外,工作日的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

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重点!)

答:

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因为:

1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2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表现在:

  ①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

  ② 资本主义的流通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准备和实现过程。

① 资本主义的分配是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

② 资本家的消费是享受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工人的消费是为了再生产劳动力,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3 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表现在:

  ①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和市场规模,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断加强剥削程度,从而深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儿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