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54)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注意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知道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和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
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当公民的理想目标、思想感情、行为方式、权利诉求和利益关系等与法律的价值、规则或要求发生冲突时,能够服从法律即做出符合法律的选择,按照法律的指引实施自己的行为。在加强自身修养、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修养,做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167)
1、 首先,明确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树立法律权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树立法律权威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基础
2、其次,要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做到全民知法守法。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2、如何认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力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力行为和义务行为。
3、我国宪法法律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这些权力与义务具有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表现在: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为全体公民,权力范围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权利与义务为公民平等的享有或履行;国家从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5、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只有通过合法途径,运用合法手段,才能更合理、更充分的表达诉求,实现自身权利。以国家公民的身份依法维权,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依法维权不仅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在维护一个规范化的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