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一部:少年时论战
章节字数:5348时间:08-03-0217:15
我可以不用去参加法会,当然就不用那么早起来我现在都是睡到自然醒,梳洗完吃过早饭就上街别以为我是去逛街了,我可是实地考察来着两千年前的古城啊,虽然规模不够大人口不够密集人民不够富裕,好歹是我来古代后的第一个城市,先拿它练手了
我的包里放着素描本和简易工具,软尺记号笔,小铲子等等我先丈量城墙,夯土层的厚度,城门位置,画平面图和立面图正忙活着,突然发现身后立着一群人,举着矛对准我我手一抖,皮尺滚落,拖出长长一条线
我被丢进监狱了,罪名是汉人细作有见过我这么明目张胆的奸细么?我急急调动所有学过的吐火罗语申辩,说自己是**师丘莫若吉波的朋友,你们的王和王后我昨天还见过,还参加了国王赏赐的国宴呢我坚持让他们去找丘莫若吉波,可是被关了N个小时也没人来保释我唉,我的科学调查啊,只能在监狱里继续了
所以当丘莫若吉波心急如焚地出现在狱中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不放弃本行业拿着软尺在有限的范围内测量兢兢业业地画监狱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的我
跟着丘莫若吉波走出监狱时天已偏暗,这个时候是他做晚课的时间,结果跑过来赎我了,我有点内疚他对人介绍我是他的汉师,一下子所有人都对我极恭敬,让我狐假虎威了一把
晚上他当然有问我为啥会有细作才有的举动我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是:还记得我的理想么?为了能留下一本可以流传后世的史书,为了我们的后人能了解曾经的西域辉煌,我要收集一切相关资料在我口若悬河喋喋不休中他无可奈何地说他会跟国王解释的,叮嘱我注意点
以后几天我在家窝着,修改图纸,强化吐火罗文五天后终于憋不住了,我小心奕奕地上街,注意自己的言行,等观察完毕回来后再画图没那么精确也没办法了,谁叫我实在不想再画监狱图呢
就这么又过了十几天,我的图也画了不少了一天晚上讲课,发现他不像以往那么认真,似乎有什么心思,老是会走神问他,他告诉我第二天与人相约论战,所以有些心神不定我问他论什么,他说题目是要明天现场才知道我又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是个很有名的论师,论遍西域各国无敌手,名震诸国此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辩论胜过他,敲击王鼓,扬言若有人能辩过他,便割头谢罪
“你想去么?”他有点犹豫,可能是我在他讲经时表现实在太不好了
我急忙点头:“我去,打死我也要去”
这么热闹的比赛,这么代价高昂的惩罚,这么牛这么狂的论师,错过了岂不可惜?“哎,知道哪里有开赌的?赔率是多少?对开还是四六?”
他脸一黑,我赶紧刹住
为了让他有多精神应付明天的论战,我早早下了课看他临走时都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喊住他,举着右掌伸到他面前:“还记得么?GIVEMEFIVE”
他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
“快点啊”我挥挥掌示意,他终于明白过来,也同样伸出手掌
重重地跟他击掌,气势汹汹地大喊:“GIVEMEFIVE,胜利必属小法师”
收回手时呲牙咧嘴,击得太用力,手心发红了他摊开右掌,也有些红印却开怀地笑了,眉间愁云尽散对着我肯定地点点头,恢复了一贯的从容这是他今天晚上第一次笑,这个自信的笑容照得满室生辉,光彩溢转间,暖意融融
第二天一早我居然没睡懒觉,早早就等在门口了
这次辩论会在王宫大殿举行,我是第三次进来了,前两次当然是跟着那对高贵神秘的母子俩参加宴会所以这次已经过了鲜感,反正图也画了,名字也都命完了这宫殿也就这么回事,规模不大,建筑一般,装饰简单
不过,这次的场面还真是大能坐下的除了辩论双方外,就只有国王和王后其余人等都得站着,将大殿挤得水泄不通
我知道辩论是早期宗派争夺民众的主要方式在印度,辨经非常惨烈,失败者往往就会销声匿迹有的人会割掉自己的舌头,有的人甚至不惜自杀轻一点的,必须改换门庭,拜胜者为师而胜利者则会一战成名,万众瞩目结果当然是信徒云集,得到国王的尊崇和大量的布施,成为一代宗师玄奘在西域和印度就赢过好几场辨论,名声大震所以这场辩论,对于年少的丘莫若吉波来说,至关重要,难怪一贯镇定的他昨夜也会紧张
主角登场了红方是我们身披褐红色僧衣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翩翩少年年少有为的丘莫若吉波**师,蓝方是身着浅蓝绒衣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的中年大叔这这这,年龄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啊估计蓝方也这么想,因为大叔正拿鼻孔瞧着眼前虽然个子很高却身形单薄的少年
两人同时领到了一块小木片,看了看,分别进入沉思状五分钟后,鼓敲响了只见两人迅开始向对方发问,不过好像丘莫若吉波占了先机年轻就是好,反应灵敏两人语都相当快,你讲一句对方马上接一句下面的人都支着耳朵屏声静气,时不时露出“哦!”恍然大悟的表情和“嗯?”不知所云的表情
我会注意到场外观众完全是因为我再一次听不懂他们一开口我就知道自己听不懂了,又是用梵文于是只能观察表情的我,只好在脑中搜索有关辩经的历史背景
辩经在现代的中原地区,日韩及其它东南亚地区的佛寺已经完全见不到了,而印度的佛教早已衰败,只有在藏传佛教里还保留了辩经的传统,我在拉萨色拉寺,哲蚌寺都看到过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有专门的露天辩经场其它寺庙的喇嘛都有组织地去,辩完了还要记录辩论结果
不像我们平常所知道的辩论赛,辩经是一种群体活动几百个喇嘛一起拥进露天的辩论场,两到四个人一组,一人主攻其余人守攻方每发问一次,就动作夸张地拍手拉开李小龙的起首式,兼带拉僧袍,甩佛珠,跺脚,表情狰狞守方一般都团 坐地上,神情激烈地抬手回应整个辩经场充斥着叭叭叭的拍手声,翻飞的红色喇嘛衫和喧杂的人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当然听不懂藏文,只是转来转去看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
眼下虽然只有两人,也没有拍手造势,可是脸部表情依旧很丰富只见红方越斗越勇,身体越来越向前倾,声音越来越响亮,而蓝方越来越蔫,身体越来越瘪,声音越来越轻,最后脸色发青,眼神迷离 ,额头渗出涔涔汗珠,扑倒在地向丘莫若吉波做投降状
人群发 出一阵欢呼,国王和王后也激动地站起来向丘莫若吉波敬礼国王又一拍手,进来几十个宫人,抬着大箱小箱的东西,毫无疑问,是给胜方的奖品哇,我对这小家伙的景仰简直就是如滔滔江 水绵绵不绝,居然在十三岁时打败比自己年长三十多岁的人,长大了还得了?
那天论战结束后,他没有继续讲经,而是在众人簇拥下走到宫外一头装饰着华美宝座的大象早已等在外面,他坐上大象,由国王在前面步行带路,在城里巡游国王本人大声宣布丘莫若吉波大师的胜利,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向他抛洒鲜花这样巡游了一个下午,将城内的大街小巷走了个遍那一天,象背上的他,真是风光无限,年少得意,比21世纪的偶像明星还受追捧而他素来安静淡然的脸上,在那一天里,满足的笑总在嘴角挂了又挂,直到晚上走进我房间
等他在我面前坐定,赶紧迫不及待地问:“你跟他辩的是什么?”
“‘有’和‘无’”
哦,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论‘有’,你论‘无’?”
见他点头,我又问:“那你怎么赢的?”
他想了想说:“很难一言道尽”挠挠光脑门,“我不说有或无,而是先设‘假有’既是‘假有’,便不再是无有无双道,不落两边”
我晕,有啊无啊的,绕死我了“那他同意你的假设了?”
“正是我便再问,水中月是有是无他不能妄言,自然称无既然眼见为无,世间万物不过如水中月般是幻影,‘假有’便是非有非无,难道不是一切死寂相么?”
“那有没有“有”的东西啊?”死小孩,就这样把个大叔绕倒了他的理论,放到现代可以叫“人的主观世界虚妄论”
“世界万物皆虚,唯有Nirvana永恒”
“Nirvana是啥东东?”又掉梵文,我气急之下把现代词汇搬出来了
“嗯,便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脱生死轮回,入不生不灭”
他眼睛又开始对我放光:“艾晴,你定能知如何用汉语解意,是不是?”
我翻翻白眼:“佛语里可以叫灭度、寂灭、解脱、圆寂、涅槃,总而言之,就是死呗”
他拍掌称道:“解得好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寂灭,即理性‘寂’静,烦恼‘灭’除”
我叹气我都已经为自己的剽窃向列位翻译大师道歉道麻木了心里怔怔地想这小孩汉语水平越来越高,有啊无啊的那套唯心论搞得我都有点消极起来
“那位论师曾说,若有胜过他的人,他便斩首谢罪”他嘴角挑起一丝笑,看上去无不得意“你说我要他头颅何用”
“是啊,所以你就让他拜你为师,学习 佛法”我想起大殿上收徒的那一幕,唉,终是少年心性,即使入了空门,还是脱不了好斗好强
叹口气:“你觉得他是真心归顺你么?”
我突然想到了一点,不等他回答,对他笑嘻嘻地说:“来,我们俩来辩一辩如果我输了,也拜你为师”呵呵,反正他本来就是教我吐火罗文的师父,我输了也没损失
“啊,那,那辩什么?”他有些猝不及防
“就辩什么是输,什么是赢”
不等他反应,我紧接着说:“假如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难道真的是你对,我错吗?我胜了你,难道真的是我对,你错吗?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错吗?还是两个人全对或者全错呢?我们两个人无法决定谁对谁错,那么请谁来断定呢?如果请第三个人来断定,同样无法断定假如请跟你意见相同的人来决定,他既然与你意见相同,这怎么断定呢?假如请跟我意见相同的人决定,他既然与我意见相同,又怎么断定呢?假如请与我们两个人意见都相同或者都不相同的人来断定,又怎么断定呢?因此,我和你和第三者,都同样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要我自己坚持不认输,是非问题是永远搞不清楚的”
我呱叽呱叽用唐僧的度讲完了,微笑着看他
他盯着我,张着嘴,愣了有半分钟晃晃脑袋想说什么又没说然后双手合十向我敬礼:“我输了”
我看他一脸心悦诚服的样,噗哧笑了出来“还记得我跟你讲过庄周梦蝶的故事么?”
见他点头,我继续说:“究竟是梦还是醒,是庄周还是蝴蝶,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人的认识标准是相对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认清部分,谁敢说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呢?所以各门各派的相互论战,都是以自己所非而非对方所是,这样做是无法搞清真正的是非”
他又用心悦诚服的表情看我,我终于在这个级高智商的少年那里得到了一点为人师表的感觉了
第二天他用无比恭敬的态度跟那个垂头丧气见他时怕得要死的大叔说了几句大叔不置信地看他,得到再次肯定后大叔激动地连连道谢,赶紧冲向昨晚住的房间我知道大叔去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我看向丘莫若吉波,他也正转头看向我,眼里满是清澈的湖水我再看看天,今天的太陽太烈了,怎么大清早就晒得人头晕
--------------------------------------------------------------------------------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罗什辩论成功后的游街活动,是根据玄奘在印度辩论胜利后的仪式而来
关于“有”“无”,是魏晋时期主要思想流派之间僵持不下的哲学课题他的思想是大乘“中观”,概括为“一无常,二苦,三空,四无我”当然,他真正论战到底是什么内容,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我是借他这场有名的论战,阐述他的思想里面的“假有”、“有无双道,不落两边”、“非有非无”等,都是他的原话,是他关于“无”的思想小春用通俗的说法将他的思想,成小说家言当然,现在文里的他只有13岁,还没那么系统而艾晴关于输赢的论述,小春是借鉴老庄的道家哲学来滴
在网上找到一段关于藏传佛教辩经的专业解释,附在这里供亲们参考:
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 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陰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 拉锡拉的公开辩论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①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②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